关于印发《大同市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同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大同海关,人行大同市分行,大同机场,市通航投资集团:
《大同市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大同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大同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
2024年4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大同市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印发的《大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我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转型发展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比较优势,强力打造文旅消费新赛道,实现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五次全会战略部署,对接国家《“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对标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以高标准保护为前提,以高品质需求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大同独特文旅资源,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核心吸引体系、精品线路体系、产业要素体系、便捷服务体系、交通集散体系、多元营销体系,建成遗产品质高端、文化符号唯一、艺术气息浓厚、美食特色突出、民俗活动丰富、城市治理水平一流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二、工作目标
到2024年底,实现县域A级旅游景区破零,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35家,省级旅游度假区6家,1246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全面建成,全市可供游客使用的床位总数达到11.9万张,过夜游客占比达到30%,人均旅游花费达到900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
到2026年底,5A级旅游景区总数突破2家,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40家,全市可供游客使用的床位总数达到12.8万张,过夜游客占比达到35%,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000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大同文旅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实现大幅提升。
到2028年底,全市A级旅游景区总数突破50家,高等级旅游景区突破15家,全市可供游客使用的床位总数达到13.3万张,过夜游客占比达到40%,人均旅游花费达到1100元,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大同市进入国内著名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行列,旅游业成为大同的支柱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1.实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程
(1)长城保护工程。实施李二口长城错修段、得胜堡、明长城宁鲁堡—八台子段、新平堡镇虏门等长城重要点段抢险加固工程,发挥长城学会、长城文化旅游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组织开展各类长城保护宣传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加强长城沿线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长城本体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新荣区、天镇县、左云县、灵丘县、阳高县人民政府,市文物局)
(2)石窟寺保护工程。加大云冈石窟(吴官屯石窟、鲁班窑石窟)等重要石窟寺保护力度,实施“云冈石窟石质文物内部凝结水监测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省级科技重大项目,实施焦山寺石窟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责任单位:云冈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3)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冉庄冀晋五专署兵站旧址等保护修缮工程,推进以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为主的晋察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推进白求恩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打造平型关红色文化园区。(责任单位:灵丘县人民政府、市文物局)
(4)加强重点文物保护。推进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各类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及活化展示工程,实施寺儿村龙王庙、云冈区禅房寺砖塔、浑源县麻家大院东西偏院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做好华严寺、善化寺、大同关帝庙大殿、浑源永安寺等重要古建筑日常保养维护,加大彩塑壁画的抢救保护力度。(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2.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
(5)强化数字化保护。持续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实施云冈石窟第21-37窟数字化保护项目和云冈学文献资料整理项目(一期)。实施华严寺、善化寺等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进行文物数字化采集及数字建档;实施大同市博物馆北魏文物数字化(二期)项目。(责任单位:云冈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6)推进数字化展示。推动“数字云冈”与悬空寺数字展示中心建设。建立大同市文物数字信息资源库,为文物保护、研究、管理、利用、展示提供支撑。依托大数据、区块链、VR、AR、AI等数字技术,探索打造三维立体式大同文物数字全息影像展示体验馆。(责任单位:云冈区、浑源县人民政府,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3.深化云冈学研究
(7)推进云冈学研究。建设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体系,推动云冈学“平台一学科一专业”一体化建设。开展“云冈档案和文献资料的整合与应用”、“云冈石窟本体残损岩体修复加固关键技术研究”、“云冈石窟第3窟营造计划及窟前建筑研究”、“云冈石窟第4窟病害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等“云冈学”基础研究项目。(责任单位:市文物局、山西大同大学、云冈研究院)
(8)培养云冈学人才。做好中国石窟联合研究生院建设、联合招生等工作;云冈研究院与大同大学联合实现互聘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完善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课程体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责任单位:市文物局、山西大同大学、云冈研究院)
(9)创办国际性文化论坛。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积极承办国际性文化论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冈学研究高地。(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文物局、市文旅局、市外办、山西大同大学、云冈研究院)
4.完善文物保护监测体系
(10)完善监测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一流的文物监测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本体、附属文物和环境要素的监测体系。(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
(11)推进国宝级文物日常监测。开展云冈石窟窟区振动监测及影响研究,实施云冈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地日常气象环境、空气质量、洞窟微环境等常态化监测。开展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壁藏及天宫楼阁病害机理及预防性保护研究。(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12)做好文化阐释传播。开展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山西省国保古建筑档案》整理编撰工作。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打造文化传播多媒体矩阵,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责任单位:市文物局、市文旅局、云冈研究院)
(二)构建核心吸引体系
5.打造“大云冈”旅游景区
(13)建设大云冈景区。以云冈石窟保护为核心、十里河生态修复为重点,启动云冈文化长廊大景区建设,实施“东扩西移南展北延”工程,重点推动云冈(小站)游客服务中心、十里河生态休闲文化带等项目建设,配套推动观音堂、青瓷窑、高山古镇等周边服务创意休闲等主体功能区建设,丰富相关业态,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吸引物。(责任单位:云冈区人民政府、云冈研究院、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文旅投资集团、晋能控股大同煤业集团)
(14)完善“大云冈”旅游交通体系。以“快进慢游”为导向,谋划国道109(云冈峪文化长廊)过境改线工程,推进机场至云冈、高铁站至云冈旅游公交覆盖面。建设十里河观光廊桥和两岸单车慢行线,打通云冈石窟景区至晋华宫矿山公园、鲁班窑石窟、吴官屯石窟旅游环线,构建大云冈景区旅游交通体系。(责任单位:云冈区人民政府、云冈研究院、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水务局、市文物局、市文旅投资集团、晋能控股大同煤业集团)
6.全面提升恒山景区品质
(15)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编制完成北岳恒山—悬空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和环境服务质量评审相关资料,完善景区发展规划,力争2024年通过文旅部景观质量评审,2025年底完成创建工作。(责任单位:浑源县人民政府、市文旅局)
(16)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恒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悬空寺环境提升等一批重大项目2024年全面开工建设,恒山游客服务中心2024年投入运营。推进浑源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与更新工程,实施浑源古城小街巷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改善浑源古城人居环境,提升浑源古城的文化内涵和游览体验。实施恒山建筑群、麻家大院、庆永兴巷19号民居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责任单位:浑源县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规自局)
(17)全面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依托浑源名山、名寺、古城、温泉、湿地、森林等资源,在平台载体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公共服务配套、软件服务支撑等方面持续提升,推动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利用恒山林场森林资源禀赋建设国家级“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构筑“全境恒山·全景浑源”文旅康养画卷。(责任单位:浑源县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民政局、市文物局、市规自局)
7.倾力打造大同古城
(18)丰富古城文旅业态。编制古城业态策划方案,加大文旅业态发展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博物馆、艺术馆、文旅消费等业态入驻,丰富古城文旅产品体系;依托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汇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文博馆等多业态“嵌入式”文旅消费集聚区;导入夜间娱乐、演艺、购物、餐饮等消费主体,培育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强与开心麻花等头部演艺团队的沟通合作,在古城内打造沉浸式演艺街区,探索文旅演艺合作新模式。(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19)完善古城基础设施。实施古城内停车系统提质升级改造工程,整合古城内、外停车区域,建设智慧停车系统,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智能停车指引。对古城内道路、景区、古城商业及住宿餐饮标识及导视系统进行提质升级,提升古城整体旅游环境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导览服务,缓解古城内交通压力。通过地接中心及古城“一码通”项目,将古城作为“大同游玩集散地”,与“智慧文旅平台”相互结合,开启“大同旅游,一码畅游”新时代。在古城内开通旅游观光巴士,推出“一票通”,链接古城内各大景点作为站点。设计大同古城旅游云游APP程序,通过线上互联网为古城内游客提供停车、景区、美食、民宿等信息,提升古城服务品质。(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市规自局、市交通局、市国资委、市文旅投资集团)
(20)强化古城墙空间利用。将大同古城墙打造成为大同文旅城市会客厅,规划为文化盛宴体验区,在永泰门开展迎宾仪式及光影秀,布局系列文化展馆,同时串联整个城墙区域搭配入驻特色餐饮、文创售卖等配套业态内容,增加游客的休闲娱乐体验。加强墙体内部空间活化利用,邀请创作有《再回长安》等“再回”系列、《又见平遥》等“又见”系列、《印象普陀》等“印象”系列代表作品的知名导演张冬,打造一部集唯一性、规模性、艺术性、民族性、地域性特色为一体古城大型实景演出标杆;在该区域其他墙体内部空间入驻专题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接待配套等业态内容,全面提升游客观光游览过程中的舒适度、满意度;邀请知名文创设计师,设计具有大同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手工体验中心,引进文创产品售卖,将和阳美术馆打造成为大同首座集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同时引进“遇见博物馆”系列展览,以文化为核心,通过文物实物、数字场景再现、高科技手段等形式,提升古城文化活力。(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国资委、市文物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21)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推进户部角、柴市角、广府角等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万达文华温泉酒店及万达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落地实施,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8.建好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22)长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工程。加强长城关堡遗址、附属建筑等文物的保护利用技术课题攻关与科技考古,探索长城精细化保护修复技术方法。围绕明长城李二口段、镇边堡段、宁鲁堡-八台子段、茨沟营段(灵丘县)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得胜堡群、守口堡段、白羊口段省级长城重要点段,采取有力措施,实施保护修缮项目。持续推进长城保护展示工作,丰富长城文化展示体系,组织举办传统庙会、民俗风情表演等传统节庆活动,开发更多的艺术表演,积极编排具有长城精神和文化的演艺项目,强化长城非物质文化展示。(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市发改委、市文旅局)
(23)长城文化研究发掘工程。加强长城精神文化传承弘扬,编制《大同镇七十二城堡》,出版《大同长城文旅》期刊。以弘扬长城文化为主题,进一步擦亮平型关文化旅游节、守口堡杏花节、新荣区长城文化节等节庆品牌,打造和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广泛参与度、行业标杆性的长城品牌节庆活动。打造实景演艺项目《隆庆议和》,拓展提升《山水北泉》《龙渠沟的老百姓》《赵武灵王巡游》等实景演出。鼓励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开设长城专题馆,加强市图书馆长城文献中心、北魏文化(文献)专题馆提档升级,打造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地标,建设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平台,培育面向世界的中华文明超级文化IP。(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物局)
(24)环境配套提升工程。持续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完善沿线配套服务设施,推进风景道、慢行道、房车营地、观景台、标志标识体系、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得胜堡群-大同镇城、平型关、李二口-新平堡三大核心展示园建设;加快推进新荣区得胜堡游客中心、长城军事博物馆、天镇县李二口长城展示利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工信局)
(25)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工程。由主题展示区向外延展,鼓励和引导长城沿线地区立足文化特色和区域功能定位,聚力打造“长城+历史文化文旅融合区”、“长城+生态文旅融合区”“长城+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区”等一批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以长城一号公路为轴线,融入边塞文化、军旅文化、民俗文化,开发长城主题自驾服务产品;以长城历史遗存为依托,开发长城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产品;打造“长城体育赛事+体育节庆+户外运动”体育运动旅游产品;推进长城沿线避暑度假、温泉康养、乡村旅居相融合,打造以长城文化为主题、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品质康养度假地。(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文物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文旅局)
(26)数字长城再现工程。加强长城数字资源采集、三维数字化测绘、数据档案建设等基础工作,利用新技术,逐步实现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再现和虚拟复原,为社会公众提供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长城文物遗址云展示。利用现有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同段)数字化展示平台,对大同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对相关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物局)
(三)构建精品线路体系
9.石窟古建主题游线
(27)古建艺术游。依据我市文物资源优势,打造以古建筑、博物馆等为主题的文物主题游径,以石窟古建为特色,串联云冈石窟、悬空寺、大同古城等独具中华文化魅力的旅游景区,开发古建艺术及斗拱搭建、中国古代建筑规制等研学课程,形成古建旅游“金三角”。(责任单位:平城区、云冈区、浑源县人民政府,市文物局、市文旅局、云冈研究院)
(28)北魏文化游。深度挖掘以云冈石窟、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编写《北魏文化——大同游览寻踪》图书,联动内蒙古和林格尔、河南洛阳等地,打造北魏文化探究之旅。(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29)皇家文化游。挖掘以华严寺、善化寺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大同古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推出云冈石窟(北魏皇家工程)——焦山寺(萧太后行宫)——北魏明堂(皇家重大庆典祭祀场所)——华严寺(辽代皇家寺院)——代王府(明九边重镇藩王府)精品主题线路,彰显大同“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历史底蕴。(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文物局)
10.边塞长城主题游线
(30)推广长城线路。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通过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大同镇城、古堡群、传统村落、大同长城博物馆,开发长城徒步游、长城骑行游、长城自驾游、长城低空飞行游等中华长城经典地标旅游线路。(责任单位: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左云县、灵丘县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物局)
(31)传播长城文化。依托具有标志性和历史意义的关、堡、口、墙体等长城历史遗迹,深度挖掘北魏、辽金、明清时期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内涵,系统整理大同名城、名堡、名人、名典,编印《大同长城文化记忆》,讲好大同文化故事,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单位: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左云县、灵丘县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物局)
11.地质地理主题游线
(32)挖掘地质研学旅游内涵。依托大同火山群、桑干河湿地、土林、晋华宫井下探秘游、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天镇县恐龙化石馆等核心资源,设计开发火山地质科考、煤炭地质科普、土林地貌探索等一系列研学线路及课程。组织开展大同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依据教育部规定的国情地理知识板块,开设“问道云冈·探秘乌金”、“走进土林·遇见火山”、“邂逅远古·寻踪源起”、“自然探秘大同奇妙之旅”等研学线路,拓展研发吉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研学线路及相关课程。(责任单位:云州区、云冈区、天镇县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规自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晋能控股同煤集团)
(33)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整合大同火山群周边景区景点,打造独具特色的“火山+研学”、“火山+露营”、“火山+热气球”地质地理旅游产品;依托“大同煤炭博物馆”和“井下探秘游”的煤炭历史文化和煤炭科普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工业科普研学新业态,叫响大同特色旅游品牌。(责任单位:云州区、云冈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市规自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晋能控股同煤集团)
12.乡村休闲主题游线
(34)加强重点旅游乡村建设。以浑源、灵丘、广灵、云州等优质特色乡村景观为依托,积极满足现代人“回味乡愁、逐梦田园”新需求,创建山西美丽休闲乡村,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创建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实现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全覆盖。(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
(35)打造乡村旅游业态。持续开发灵丘县花塔村、浑源县神溪村、云州区唐家堡村、广灵县涧西村、天镇县薛三墩村等特色村落旅游资源及大同黄花、杂粮等农特产品,丰富农耕体验、乡村演艺、乡村市集、供销社、非遗手作、户外露营、特色民宿等业态,打造城市周边的“微度假”、“微旅游”,深化农文旅融合,讲好乡村故事,助力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住建局、市文物局)
(四)构建产业要素体系
13.做强文旅康养品牌
(36)高标准建设文旅康养集聚区。高标准布局建设桑干河、太行山、长城沿线文旅康养度假带,发挥火山、森林、湿地等自然优势、火山灰土壤孕育的小杂粮优势、恒山正北芪等道地中药材为代表的野生中草药资源优势,构建适合养生的特色养生产品体系。打造云州区贺店村、灵丘县上北泉村、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天镇县白羊口村等一批民俗文化、乡愁体验与自然风景融合的高品质度假型产品和健康生活旅居型产品,加快推进浑源县文旅康养集聚区和唐河大峡谷、云起生态、黄经世家、山水白羊、汤头温泉5家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综合康养产业示范区。(责任单位:云州区、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
(37)打造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对接京津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指导市内医疗机构与北京三甲医院建立医疗人才共享机制;积极对接国家部委机关离退休干部局,承接旅居健康休养服务。实施“神泉古域”康养项目提质升级工程,建设一个集养生服务、养生度假、神泉康疗、滨湖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国际化养生示范区,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养生、养心、养情产品,打造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文旅投资集团)
14.做大影视文化产业
(38)优化政策扶持。优化影视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搭建影视服务平台,拓展影视产业链条,举办影视节庆会展活动。开展影视资源普查,制定影视拍摄资源介绍相关资料;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影视妆造培训,为市影视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组织开展电影编剧计划训练营等影视活动,通过未被开发的剧本作品和小说作品参赛评选活动,为影视作品提供更多的大同题材剧本储备。鼓励支持影视剧组来同拍摄影视剧目,让大同成为影视剧目拍摄的重要选景地,构建“全域影城”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39)推动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头部影视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与中影、博纳、万达等一流影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梳理新荣化肥厂、口泉老街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影视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影视特色资源项目招商,争取落地特色影视基地项目。梳理主题鲜明、资源禀赋独特的旅游景区、公共服务场所,打造主题影视基地。加快推进大同影视基地、八仙影视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实施,建设北方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影视文旅小镇和旅游景区,吸引汇聚更多影视关联产业项目落户大同,逐步实现影视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15.做优“三都”文旅品牌。
(40)擦亮文化古都文旅品牌。发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持续叫响“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城市品牌,彰显大同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文化,深入挖掘以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大同长城为代表的民族融合文化元素和历史遗存,讲好大同融合之都故事。围绕北魏平城时代城市规划、法制建设、建筑、佛教艺术、音乐、雕刻、书法、文学、军事、服饰、舞蹈、教育、孝道等方面的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和内容,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打造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再现历史风貌的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塑造“昭君出塞”“花木兰”“千年微笑”等民族融合独有文化IP,推出系列文化衍生产品。积极举办中华民族共同体研讨会、高峰论坛等,将大同打造成为民族融合的地标性城市。(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平城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云冈研究院、市文旅投资集团)
(41)做强清凉夏都文旅产品。借助“中国避暑旅游城市”“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殊荣,充分利用大同市盛夏最高平均温度26℃、平均50%的相对湿度、年均3000小时的日光照度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1000米海拔高度赋予大同负氧离子富集层的避暑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完善大同古城东南邑、鼓楼东西街、开源一号文化园区等文旅业态,开发中国唯一避暑凉都旅游产品,设计推出感受古都文化的citywalk路线,做大做强“大同度假·清凉一夏”品牌。(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42)持续提升美食之都知名度。积极推进大同“国际美食之都”持续健康发展,全方位提升大同特色餐饮和美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强化老字号餐饮品牌认定、传承和创新发展,支持“大同老字号”积极申报三晋、中华老字号,打造大同餐企品牌、厨师品牌和特色菜品牌,开展名厨、名店、名菜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厨艺领军人才,制作大同美食名录。全方位梳理大同10县区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包装设计地方文化特色的美食小吃产品,打造一批特色美食休闲街区及美食集聚区。开展各类“美食之都·寻味大同”餐饮活动,举办国际(大同)美食文化节,塑强“美食之都”品牌。(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16.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43)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优化升级大同市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休息休闲空间,设立文化沙龙、艺术慕课、文化讲堂、文思碰撞、头脑风暴、艺术展览、名人课堂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出系列个性化惠民服务。加快建设大同国际会展中心、晋北考古基地、云冈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文化艺术场馆。(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云冈研究院)
(44)精心打造博物馆之城。深入挖掘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构建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持续推动百座博物馆建设目标。优化全市博物馆布局,统筹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协调发展,加强对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构建符合博物馆发展的文创体系,选取代表各博物馆展陈主要内涵或能够代表大同特定历史时期(北魏)的代表性器物,引入高新科技元素,推出独具大同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沉浸式讲解,大力发展云展览、云直播、云讲解,打造数字博物馆,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物局)
(45)加强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围绕鼓楼东西街、下寺坡街、东南邑、华严寺、文瀛湖生态园、开源一号等街区、景区、公园、商圈等多元空间,强化文化氛围营造,发展汉服、剧本娱乐等新业态,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夜游体系和沉浸式新体验旅游产品,推动大同古城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园林绿化中心、市文旅投资集团)
(46)打造精品演艺产品。挖掘大同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精髓,打造《天下大同》《北魏长歌》《如梦大同》《云冈乐舞》等演艺产品,加大《热血》《魏碑往事》等新剧目的创演力度,不断推出新作品。加强与“阎师高徒”、天津交响乐团等京津冀地区知名文化团体的交流合作,在创演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汇集我市优秀剧目,常态化推出“曲起平城韵动云中——大同市专业艺术院团精品剧目展演”活动。(责任单位:平城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47)提升住宿餐饮服务。深入挖掘大同餐饮文化内涵,对标米其林餐厅、美团黑珍珠餐厅等国内外顶级餐饮标准,加强大同美食宣推、服务提质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化表征的大同餐饮文化品牌、具有烟火气的老字号名店和美食街区。引入安缦、凯悦臻选、既下山等国际高端度假酒店,大力推行2023版《旅游星级饭店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提升酒店服务品质。各县区依托自身文化特色、区位特点、民俗特征打造主题民宿品牌。(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48)塑造特色文创品牌。围绕美食、歌舞、服饰、节庆、民俗等,精心设计体现大同地域特色、民族融合文化内涵的系列文创产品,坚持开展“大同好礼”文创大赛,打造“大同好礼”区域文创品牌。制定“大同好礼”文创品牌使用制度,授权相关文创商店等使用大同好礼工艺文创品牌,打造一批“大同好礼”专营店。推进“鸱吻”、“胡人牵驼”等特色类文创研发工作,推广集章打卡系列文创活动及“文物修复盲盒”项目。(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49)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和高等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育计划,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主动承接京津冀溢出效应,引导国内大型文旅企业和文旅类“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大同,推动海洋科技馆项目落地建设,增加冬季项目供给。培育市文旅投资集团等一批文旅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大同文旅企业上市挂牌。(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文旅投资集团)
(五)构建便捷服务体系
17.提高国际化水平
(50)强化出入境便捷化服务。争取大同对主要客源地国家或地区实行72小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机场、高铁站和云冈石窟、恒山游客服务中心、华严寺广场等核心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国际旅游服务站点,帮助国际游客解决进出境疑难问题,提高大同航空口岸国际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大同旅游集散功能。(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大同海关)
(51)提升服务国际化程度。设立外币兑换点,加强银行卡和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建设,为境内外人员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加强窗口服务人员语言培训,强化国际语言在大同旅游窗口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机场、高铁站、核心文化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外文标识规范化。(责任单位:市外事办、市文旅局、市文物局、人行大同市分行)
18.加强服务基础保障能力
(52)强化城市旅游交通服务功能。全面规范升级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强化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公共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的旅游标识交通引导服务功能。在重要旅游活动场所区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旅游厕所、便民饮水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租车自驾异地还车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文旅局、市能源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53)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5G信号和免费WIFI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全覆盖,保障游客互联网上网畅通。健全城市导览系统,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文旅局)
(六)构建交通集散体系
19.提升交通客运能力
(54)提升航空客运能力。视国际市场环境及政策支持情况,有序开通或加密大同至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东北亚等地的航线航班。优化大同与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开通或加密大同往返知名旅游城市和重要客源城市的直航航班。(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大同机场、市通航投资集团)
(55)提升高铁运力供给。加大大同与北京、西安、郑州及其他主要客源城市高铁高峰期运力供给,加强协调联系,在集大原铁路开通后,争取国铁集团支持,开通大同与天津、上海、广州等国内重要国际口岸城市的直达高铁。(责任单位:市交通局、中铁太原局集团)
20.加强城市交通建设
(56)提升景区通达能力。优化完善大同机场一高铁站一云冈石窟的快速交通体系,加快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支线、连接线建设,以及观景台、驿站、房车营地、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平城区与其他县(区)、知名景区的道路交通,构建“城景通、景景通”交通网络体系,实施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主题文旅”的景观化升级改造工程,积极推动古城-云冈石窟快速轨道交通观光线,构建交旅融合新模式。(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文旅局、云冈研究院、市文旅投资集团)
(七)构建多元营销体系
21.塑造国际旅游形象
(57)塑造文旅品牌形象。把握进博会等大型展会契机,通过立体化的营销宣传扩大大同文旅品牌的影响力,扩大文化旅游国际朋友圈,形成跨区域的旅游新线路、新产品,打造推广对外交流国际品牌。发挥大同市文旅宣传营销矩阵作用,加强对“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形象的宣传推广,探索建立覆盖更全面、推进更有效的文旅宣传营销统筹协调机制及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国际国内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政府、社会组织、文旅企业、市民游客多元参与的文旅宣传营销格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等文化品牌、“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等城市名片,提升国际市场认知度,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IP。(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商务局)
22.开展“请进来”营销
(58)积极办好节庆活动。打造面向世界的系列主题节庆,提升大同城市品牌的国际可见度。对标西班牙西红柿节、斗牛节,包装策划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举办大型演出活动,创办大同面食品鉴会等国际节庆活动,做优做强大同年大不同、云冈文化旅游季、中国大同冰雪节等系列节事,有针对性地开展事件营销、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节庆营销,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开展东南邑艺术展、美术馆摄影展、雕塑艺术展等活动,增强艺术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节庆活动、文旅推介会等活动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城市文化会客厅”功能,丰富文化场馆、历史街区、节庆会展的文化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59)承接大型会议赛事。积极承接京津冀赛事会展业务,申请承办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际级综合性会议。申办大同国际摇滚马拉松赛、大同国际轮滑节、IRONMAN70.3世界铁人三项赛、国际篮联亚洲俱乐部冠军杯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举办第七届大同国际骑游大赛、国际哈雷机车巡游等重大活动,做大做精大同古长城公路自行车公开赛、大同大众滑冰公开赛、北岳恒山登山赛等特色赛事,提升大同体育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文旅投资集团)
23.开展“走出去”营销
(60)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强化国际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借力文旅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和境外旅游营销中心,推动民族融合剧《北魏长歌》进行全国巡演,并逐步向日韩、东南亚、欧美主要客源地辐射,开展常态化文旅交流与合作,做好大同国际旅游推广。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机构、民间友好组织的双向文化旅游交流,搭建政府和市场间的对外交流平台,实施互利合作项目,扩大双向旅游规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市外事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61)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日韩、东南亚、欧美主要客源地和境外直航城市、国际友好城市设立大同旅游海外体验中心。以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国际化的传播方式,在东南亚、日韩等传统客源地市场开展专场推介,积极开拓欧美旅游市场,引流入境游客,增强国际市场互利共享。(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市外事办、各县区人民政府)
(62)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区域合作计划,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重要旅游城市组建营销中心,巩固“京津冀晋蒙”和“连理同庆”“延张乌同”三大区域文旅合作机制,深耕京津冀游客市场,重点加强与北京的战略性联动,积极拓展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客源市场,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郑州、济南、港澳台等地举办系列文旅推介会。(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63)成立组织机构。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加挂大同市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牌子,研究确定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制定项目化、清单化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市文旅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64)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各成员单位结合部门职能,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沟通联系,合力推进文旅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文旅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大政策支持
(65)强化政策支持。编制《大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整合落实项目用地、金融支持、人才保障、招商引资等现有政策,积极争取中央、省各类资金和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自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金融办)
(66)完善工作机制。推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与北京市实现审批互认机制,重点文旅企业与京津冀地区实现信用标准互认、信用信息共享。推动文旅领域与京津冀相关市(区)开展守信激励信用协同应用。(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规自局、市文旅局、人行大同市分行)
(三)强化资金保障
(67)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市本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对接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我市文旅基础设施项目给予支持。大力争取省财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文物保护资金、文旅康养奖补等专项资金向大同市倾斜,支持大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物局、市文旅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68)强化金融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建设资金要重点向文旅项目倾斜,有计划、有步骤地支持实施。(责任单位:市文旅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大同银保监局、市金融办、人行大同市分行)
(四)优化人才保障
(69)提供智力支撑。借助省文化和旅游专家委员会建立“大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专家智库,围绕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活化利用等课题与国内外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开展深入合作。(责任单位:市文旅局)
(70)加快人才建设。借助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平台力量,引进和培养国内外市场营销、会展管理、演艺策划、创意设计等高端管理人才。实施人才培育系统工程,提升旅游服务人员的国际化素养,强化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国际礼仪和国际语言的培训。(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71)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文化传播者”计划,组建国际化的志愿服务团队,招募国际友人、外语专业人员,完善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机制,积极开展文化旅游志愿公益活动。(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文旅局、市外事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