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文化大同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1-01-05 11:56
标题: 华严寺
文号:
时效:

华严寺

发布时间:2021-01-05 11:56 来源:华严寺景区网
| | | |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东西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皇帝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契丹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帙,于西京敕建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安放,并于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从而使大华严寺成为皇家祖庙。

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七八毁于兵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

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投巨资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

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国梵宫,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

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修,面阔九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

薄伽教藏大殿中央佛坛上供奉的31尊辽代泥塑堪称辽塑精品,尤以合掌露齿菩萨为最,惟妙惟肖,史学家郑振铎先生赞其为“东方维纳斯”;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惟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

大同华严寺是我国北方辽金时期著名的木构建筑,依契丹族崇日习俗坐西向东而建。清代《大同县志》记载:“大华严寺,在府治南少西,东向,台崇数十尺,上构大殿,高亦如之,俗谓上寺”。

华严寺究竟创建于何时,历代记载不一,据现存大清康熙十二年《重修大同府上华严寺大殿暨添造禅堂廊庑记》碑载:“肇自拓拔氏(北魏)无疑”。大明成化元年《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亦曰:“稽诸始创,肇自李唐”。大明崇祯十五年《重修大华严寺碑记》又曰:“始建于隋、唐之间”。

金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将宗翰等三路大军攻向西京,“天兵一鼓,都城四陷,殿阁楼观,俄而灰之。唯斋堂、库房、宝塔、经藏、泊守司徒大影堂存焉”。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寺僧通悟大师慈济等主持对华严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在严重毁坏的基础上,耗资千余万,“乃仍其旧址特建九间、七间之殿,又构成慈氏、观音、降魔之阁及会经、钟楼、三门、垛殿”。

金灭亡后,华严寺又一次“院门牢落,庭宇荒凉,官物、人匠、车甲、绣女充牣寺中”。寺僧慧明和尚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修缮,先将寺内杂物男女“令起之移居他处,大殿、方丈、厨库、堂寮朽者新之,废者兴之,残者成之,有同创造本寺……金铺佛燄,丹漆门盈,供设严然,粹容赫焕,香灯燦列,钟鼓一新”。又于市面创建浴室、药局及赁住房廊近百余间,以瞻僧费。不仅香烟缭绕,佛事兴旺,而且人来客往,市景入寺。

大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重修大华严寺感应碑》载:“元末屡经兵燹,倾圮特甚,唯正殿岿然独存”。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大殿为大有仓”,僧人迁往别处,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按照禅讲教分设的规定,“教藏置设僧纲司,复立寺”。直至明宣德初年,了然禅师为主持“乃毅然以增修为己任”,开始了再一次修缮。他“飞锡云游,募缘四方,历两年遂造金像三尊,由京师邀请至此……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孟夏之三月迎佛入城”。大同官吏,武安侯郑享、太监郭敬、都督曹铿及参谋沈固也“同出其帑,鸠工庀财,僇力为之。严大雄殿,安毗卢三像,旁翼两廡,僧众丈室楼禅有居常住……有序材良工能各称其制,百费得举,焕然一新”。了然圆寂后,首僧资宝任主持,化缘塑像二尊,共辏五如来,及构天花棊枰,彩绘檐栱,燦然大備。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首僧正贤又补其墙壁阶砌。经几任寺僧努力,华严寺又一次复兴,塑像保存至今。明代万历初年,华严寺上、下两寺分治,九年(公元1581年)上华严寺首次铺设砖砌甬道,台上加设栏杆,并立木坊于巷之东,坊下建石桥,铸洪钟,建禅堂”。

大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代府朱廷栓组织宗室及善人为薄伽教藏殿三世佛贴金。

大清康熙初年,“兴土木之工,缺露者补葺完回,剥落者垩饰庄严。匾额碑联,门窗墙壁,咸焕其彩。殿台之前新建小坊三楹,台之下伽蓝配殿之侧,南北各添造禅堂、斋室五间,东西隙地另盖香积库司之所。自山门内天王殿以至大雄殿朱碧焜煌,宛然化乐宫宇”。二十七年总兵鲍安修复薄伽教藏殿后留世“薄伽教藏”匾额。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应州知州章宏捐赀重修,留匾“古刹重新”。乾隆四十年起盖天王殿,新添暖阁抱厦,至五十九年大殿完成而工告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雄宝殿绘制壁画,十一年“次第兴修,增其式廊。正殿佛像上下、内外绘画装金,并添建南北二楼以作辅弼,培补风水”。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6年)下华严寺神像剥落,庙貌摧残,前年军阀混战院墙被毀多处,院僧募捐对正殿、配殿、钟楼、牌楼等修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3年)后彰宣方丈又对上华寺大殿殿顶、钟鼓楼、牌坊等募捐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9月大同市古迹保养所成立并在上华严寺办公,组长赵歧。1955年5月古迹保养所更名为云冈石窟古迹保养所并将所址迁至云冈,所长李刚,同年成立山西省文管会大同田野清理组,组长解廷琦,办公地点设在上寺。1958年下半年,市政府决定在大同市古迹保养所的基础上筹建大同市文物陈列馆,馆长解廷琦,1959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63年改为大同市博物馆。1964年市文化局根据上级指示将上、下寺合并,交由云冈石窟文物管理所管理。1984年根据国务院的通知将上华严寺移交大同市佛教协会,下华严寺仍归大同市博物馆管理,历任馆长为解廷琦、王清诗、王利民。至此华严寺又分为上、下两部分。

1987年对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进行大修。1993年上寺大雄宝殿出现危情,西北檐柱倾斜,东南屋顶塌陷数平方米,雨露光照撒入殿堂,勘查设计,立项审批,1997年开始进行落架大修。从月台基础到殿顶橼瓦,全部进行了修整,并拆迁南北两侧居民六十三户,国家、省、市投资一千三百余万元,用木千余立方,历四年吿竣。

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在古城修复和保护中,对华严寺进行全面维修和周边整治,将上、下寺合为一寺,2010年9月成立大同市华严寺文物管理所,任命张海啸为所长、李白军为副所长,专职负责文物保护和景区开发。同时市政府在华严寺外围拆除大量与寺院环境不协调的民居,依据寺内金碑记载,在原址上依次复建了山门、钟楼、鼓楼、药师殿、弥陀殿、七间殿、文殊阁、普贤阁、藏经楼、华严宝塔等建筑,恢复了明代以前的规模宏制,使千年古寺重新绽放昔日的辉煌。

华严寺千佛阁

华严寺壁画

华严寺塑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